本文转自:人民网-青海频道老钱庄
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
近年来,随着大美青海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不断提升,甘青大环线旅游热居高不下。在这条经典的旅游线路上,翡翠湖无疑是“颜值担当”,如被打翻的调色盘一般,绚丽了这片高原之上的苍凉戈壁。
实际上,这些五彩斑斓的大小湖泊是历史遗留的采坑,因卤水含多种元素,湖面随光照呈现多彩变幻,得名“翡翠湖”。近年来,青海中天硼锂矿业有限公司依托盐湖“固体硼矿+液体卤水”复合资源优势(卤水伴生钠、钾、锂、镁、溴等多种元素),联合科研院校攻关盐湖综合开发技术,成功实现卤水中提硼、提锂的绿色生产。该技术从源头上减少了矿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,推动传统矿业向高附加值、低污染的资源综合利用转型。
与此同时,该企业顺势而为,在翡翠湖+蓝天+雪山的旅游资源基础之上,持续推进生态修复,通过引入淡水、回填覆土、分隔盐碱水等举措,改善矿坑环境,培植芦苇4平方公里,引来水鸟栖息,“矿山变绿洲”已然成为现实图景。
老钱庄
翡翠湖。周毅摄
翡翠湖。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
游人穿行在翡翠湖间老钱庄。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
不同颜色的翡翠湖。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
芦苇摇曳。周毅摄
通过生态修复,盐碱地里长出了芦苇。周毅摄
翡翠湖景区,远山近水,芦苇摇曳,戈壁不再荒凉。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
入秋以来,芦苇渐黄。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
湿地周边老钱庄,水鸟栖息。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
前海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